互联网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
写在前面
还记得小时候,总能看到关于“网瘾少年”的新闻,那时候很多人都在感叹网络的危害。十几年后,互联网真的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网络不再属于少数人的专属,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网瘾少年
,科技进步的速度远超我的想象,移动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网瘾少年的学习成本变低。
以前的长辈们总是提醒我们少上网,现在长辈们已然改变了他们之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开始快速拥抱互联网。历史总是轮回的,现在该换我们来警醒他们了。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不知不觉我们都变成了生活在数字时代的“网民”。
数字超人
我们和古代人相比,有了智能手机,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我们已然变成了“超级英雄”。我们不必在需要记忆所有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它记录在我们的智能设备上。很多需要运算的工作也不必我们亲自做,我们不再需要太多用脑,只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的“数字设备”。
科技进步,数字时代也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需要查的资料搜索引擎只要努力翻翻大部分就可以找到,甚至很多专业的课程也触手可及。我们不再需要因为一句话,一个知识点费劲周折去翻书,这一切只需要交给我们的数字设备。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到我们想看的书,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很容易找到电子版。我们也不必因为一首我们喜欢的歌,去珍藏一本磁带,一张CD,一张唱片。
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知道我们想知道今天全世界发生的大事儿,川普几分钟前又更新了那条推特,那个明星又有了什么热搜,快手抖音又有哪些我感兴趣的推荐。只要你想要去关心,这些都很容易看到。
我们更容易结识一个陌生人,各种社交网络,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成本真的就是一个私信的距离,一个哈咯你好的距离。
我们对数字设备越来越依赖,这一切是这样触手可得,我们从未怀疑我们今天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我们满足于数字设备给我们带来的“超能力”,我们都是数字超人。
我们手中的数字设备算力越来越高,而我们真的在变强嘛?
数字洪流
我们生活在可以自由获取信息的时代,有学者统计,我们现在一天消费数据是15世纪的人一生接收的数据总和,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如此丰富。数据跟食物也是类似的,就像我们吃撑了一样,数字洪流信息过载对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产生影响。
我们每天都在刷各种社交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流,这些产品的信息流总能有新符合你口味的“食物”出现。我们留给大脑自己思考学习的时间在日益缩减。如果我们想,我们不再有“无聊”的时刻,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代价就是,我们大脑会变得越来越疲惫,信息过量会让我们会越来越对信息产生焦虑。这或许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每个人都淹没在数字洪流之中。
数字毒药
AI算法推荐,让数字信息如多巴胺一样,让我们对每一个信息产生快感。但这种快感很快也会消失,所以我们必须一直保持这个兴奋的状态,我们越来越失去耐心,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现在的读者越来越多在发出一种“太长不看”的心声(所以你能看到我这篇枯燥的文字到这里实属不易)。
得益于数字设备的强大算力和各种开发者的应用,我们不在于需要让我们的大脑去记忆处理太多东西,大脑变得轻松,我们把很多需要我们做的东西都“外包”给智能设备,我们越来越不需要记忆和处理。
本来,我们把这些需要我们亲力亲为的脑力劳动转嫁给智能设备,我们应该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或许有一些人是这样的,但大部分人会变得越来越懒,很难去处理用大脑思考的劳动,并且沉醉其中而不自知。
写在后面
我从未怀疑很多人会因为今天数字的时代的便利而受益,但我们追寻的物质真的能满足我们人性中的贪欲嘛。技术的负面性也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警惕于这种改变,真正主宰我们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而非算法投喂,而非智能设备。数字时代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这种对于我们不利的一面。
我们不要也不应该成为手中数字时代智能设备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