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pus

Learn by making

《与社会学同游》书摘

社会化某种意义上也是某种偏见化。

书籍信息

作者: [美] 彼得·L.伯格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
评分:🌟🌟🌟🌟🌟🌟🌟

书摘

在美国,有些社会学家受政府雇用,那是为了规划更加适合国民居住的社区;另一些受政府雇用,那是为了把敌对国家从地图上勾销,一旦形势需要,他们就会为此而贡献力量。“和人打交道”既可能意味着把人从贫民窟中解放出来,也可能意味着把人送进监狱;既可能是向他们推销宣传伎俩,也可能是抢劫他们的钱财(无论合法还是非法);既可能使人生产更好的汽车,也可能把人培养成更加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

第5页 · 2021-06-29

优秀的间谍汇报的是原原本本的真相。社会学家就很像间谍,他的职责是尽可能准确地报告某一个社会领域的真相。
第5页 · 2021-06-29

在任何政治冲突或军事冲突中,捕获敌方情报部门使用的信息都大有好处。
第8页 · 2021-06-29

社会学家揭露了道德上令人震惊的社会弊端,清除了一些集体的幻觉,证明可以用更加人道的方式取得让社会满意的效果。社会学对种族歧视动因的了解既可能被煽动种族内部仇恨的人有效利用,也可能被希望宣传宽容的人利用,两种意图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同理,有关人类团结的社会学知识既可能被极权主义政权利用,也可能被民主政权利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产生一致意见的同样的程序可以被用于不同的目的,既可以被社会工作者用于夏令营里的工作,也可以被人用来洗脑。
心得:社会学是一把双刃剑。

第10页 · 2021-06-29

社会学家以科学家的身份工作,他尽力做到客观,控制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尽量获得清楚的感知,而不是去做规定性的评判。
心得:社会学和自然科学不同,它并无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

第19页 · 2021-06-30

重要的不是否定别人的游戏,而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游戏规则。方法论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理解社会,方法论仅仅是辅助他达到目的的手段。社会学家的兴趣首先是对理论的兴趣。他的兴趣是为理解而理解。
第20页 · 2021-06-30

社会学家对人的所作所为感兴趣的人,他不耻下问,他的兴趣非常强烈永无止境。他的问题带领他走向社会的各阶层,使他走向最著名的和最不为人知的地方,使他接触到最令人尊敬和最令人鄙视的东西。除了求得问题的答案,他实在是别无选择。
第21页 · 2021-06-30

社会学家要禁不住要透过门缝去窥视,去阅读别人的信函,去开启档案柜。他如同升华之后的窥阴癖,在每一道紧闭的门背后,他希望揭示尚未被感知和理解的人生的新的方面。
心得:好奇心是理解世界的最有效方式。

第22页 · 2021-06-30

社会学令人神往的一面是:其视角使我们用新的目光去审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非常熟悉的世界。
第24页 · 2021-06-30

社会学的首要智慧是:事物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样子。
第26页 · 2021-06-30

社会学的发现总是或通常是对道德情怀的严重冲击。
第26页 · 2021-06-30

社会学是个人的消遣,它使一些人感兴趣,使另一些人觉得无聊。世界之大足以容纳各种兴趣没有任何逻辑顺序厚此薄彼。
第28页 · 2021-06-30

“社会”就是由一套复杂的“社会性的”事件构成的。
第33页 · 2021-06-30

律师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被称为特定情中的法定的观念,而实际上社会学家研究的常常是非法定的观念。
第35页 · 2021-06-30

社会学思想是若干思想成果的标志,而这些思想又是非常典型的西方现代历史的产物。
第37页 · 2021-06-30

“非正式权力结构“是由人及其权力组成的结构形态,在任何法律条文里都找不到,在报纸里大概也是读不到的。
第38页 · 2021-06-30

在被公众承认的地方去寻找真正的权力完全是骗局。
心得:Deep State 隐形政府

第39页 · 2021-06-30

凌驾于正式的组织蓝图之上的是一个不那么显著的群体网络,这些群体各有其忠诚、偏见、厌恶和(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第40页 · 2021-06-30

大多数情况下,造就了双方关系的不是爱慕的激情,而是精心的安排,而且正是这些精心的安排产生了渴望的情绪。换句话说,某些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或者某些条件被创造出来之后,当事人才能让自己“坠入爱河”。
第41页 · 2021-06-30

社会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截然不同,这样的认识很重要。社会学问题永远是去理解社会交往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社会学问题不是权威部门认为“出错”的事情,也不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出错”的事情;相反,社会学问题首先是整个系统如何运行、有何预设、靠什么结合为一体的问题。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犯罪而是法律,不是离婚而是婚姻,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以种族界定的社会分层,不是革命而是治理。
第42页 · 2021-06-30

社会学意识里有一个揭露真相的母题,社会学揭露真相的母题并不是心理学的母题,而是方法论的母题。
第43页 · 2021-06-30

思想的产物常常和起初规划或希望的结果大不相同。历史具有讽刺意义;对各种类型的革命乌托邦而言,这种意识是一副强劲的解毒药。
第44页 · 2021-06-30

社会过程的独立性,社会是自成一格的现实,不能够被简化为不同层次的心理学因素分析或其他的因素分析。
第45页 · 2021-06-30

在《自杀论》的分析里,迪尔凯姆完全不考虑自杀者和自杀未遂者的个人意向,他的统计分析偏重于当事人的社会特征。在社会中生活就是在社会逻辑的支配下生存。通常人们的所作所为遵循这个逻辑,只是对此浑然不知而已。按照功能主义的分析,社会是自有其独特运行机制的系统,对系统中的行为人而言,这些运行机制常常是朦胧的或模糊的。
第45页 · 2021-06-30

马克思说,每一位街头的杂货商都比历史学家高明,他们都知道,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准和他们号称的生活水准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社会学揭露真相的母题就是穿透言词的烟幕,深入到行为背后去发现人们不会承认的,而且常常使人不愉快的行为动机。
第47页 · 2021-06-30

凡是有思想的地方,凡是思想摆脱了虔敬目光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社会现实,和那些把华丽辞藻塑造的形象当作生活真相的人相比,我们要略胜一筹。
第52页 · 2021-06-30

社会学的认识本身就敌视革命的意识形态,这并不是因为社会学有一种保守的偏向,而是因为它不仅看穿了对现状的幻灭感,而且看穿了对未来的虚幻的期待,我们十分珍视社会学这种非革命性的、温和的清醒意识。
第53页 · 2021-06-30

社会学之所以和当代契合,正是因为它代表的意识是价值完全中性化了的世界的意识。
第54页 · 2021-06-30

传统社会赋予其成员明确而永恒的身份在现代社会里,身份本身是不确定的、流动的。
第55页 · 2021-06-30

典型的情况是,你需要听到专家的告知以后,才知道应该做什么。读书俱乐部的编辑告诉我们文化是什么;室内装修设计师告诉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位;心理分析师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意味着生活在角色不断变化的万花筒的中心。
第55页 · 2021-06-30

相对性的意识在过去的各个时代可能是少数哲人的意识,如今它却成了覆盖面宽广的事实,相对性的文化意识一直通达社会体制的最下层。
第56页 · 2021-06-30

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第66页 · 2021-06-30

改变意义体系的人必然会改变社会关系,意义体系是用社会关系构建的。
第74页 · 2021-06-30

我们所谓的常识实际上是成人世界里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观点。
心得:社会化某种意义上也是某种偏见化。

第80页 · 2021-07-04

人一旦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他也就同时意识到,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他实在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第80页 · 2021-07-04

终极的且无疑最古老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暴力。
第82页 · 2021-07-04

在任何运转正常的社会里,暴力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节制,而且被当作最后的手段,仅靠终极暴力的威慑力就足以维持日常的社会控制。
第84页 · 2021-07-04

生活、工作在小型群体里的人,互相认识,彼此忠诚,互相联结,社会学家把这样的群体称为初级群体( rimary group)。
第84页 · 2021-07-04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群体内的讨论持续了一段时间,个人就会修正自已原来的意见以遵从群体的规范;这一规范相当于群体里所意见的算术平均值。
第85页 · 2021-07-04

人极其渴望被群体接受,无论周围的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这种欲望可以被很有效地操纵,众所周知,群体治疗师、蛊惑人心者和其他实施共识工程(consensus engneering)的专门化人才就善于操纵人的欲望。
第85页 · 2021-07-04

在各种初级群体里,讥讽和闲话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工具。
第85页 · 2021-07-04

闲言碎语在小型社群里特别有效,闲话是重要的传播渠道,对维持社会结构意义重大。
第85页 · 2021-07-04

一个人类社群能够施予其成员的最严厉的惩罚之一是羞辱和放逐。
第86页 · 2021-07-04

在与野蛮、恶意和物质资源的竞争中,智力具有生存的价值。
第86页 · 2021-07-04

社会地位给人的三大报偿—权力特权和声望。
第91页 · 2021-07-04

社会地位并非是非常安稳的,于是社会地位的符号就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借用各种符号(比如物品、风度、品位和谈吐、社会交往的类型,甚至是恰到好处的意见),你不断向世人展示你已经达到的地位。社会学家把这种符号称为地位象征(status symbolism)。
心得:这就是我们讲的“人设”,自己给自己的社会人物设定。

第92页 · 2021-07-04

每一种阶级环境都产生不计其数的影响,使人形成有持续性的人格,这种影响从一个人出生起就开始发生作用,其结果是,有人读到大学毕业,有人进了少年管教所,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命运。
第94页 · 2021-07-04

瞥一眼印度人的额头就可以从他的种姓记号中了解到他的生存境遇。一个黑人可能会达到他想要达到的富裕水平,但他仍然是黑人;一个白人可能会在社会道德上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他仍然是白人。
心得:种族主义=种姓制度

第95页 · 2021-07-04

社会情景不仅由当代人决定而且是由先行者预先决定的,逝者比生者强大,早已去世的“他们”几乎早已为剧中人的每一步行动写好了剧本。
第98页 · 2021-07-04

大多数时候,在我们上场游戏之前很久,游戏规则就已经“固化”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能够做的,无非就是投入或多或少的热情而已。
第100页 · 2021-07-04

制度是一套特色鲜明的社会行为。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像本能引导动物行为一样疏导人的行为。换句话说,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
第100页 · 2021-07-04

一切制度结构都必然依赖欺骗,社会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带有一点自欺的成分。
第103页 · 2021-07-04

社会走在我们身前,存在于我们身后。我们出生之前,社会已然存在,我们去世之后它将继续存在。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社会宏伟征途中短暂的插曲而已。总之,社会是让我们身陷囹圄的历史囚笼。
第104页 · 2021-07-04

身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他人的社会承认行为赋予的。
第114页 · 2021-07-04

诚实是人的意识,但人却会被自己的行为所蒙蔽。诚实的人相信自已的宣传。每一个杀犯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方小天地,在那里他永远是无辜的。
第124页 · 2021-07-04

因为有了什么人,所以才产生什么样的制度,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勇士之所以出现,那是因为军队出征;虔诚的教徒之所以出现,那是因为修建了教堂;学者之所以出现,那是因为大学需要学者;杀人犯之所以出现,那是因为有杀戮需要他去完成每一个社会都生产它需要的人员。
心得:制度是派生的。

第125页 · 2021-07-04

某一思想为社会上的某一既得利益服务时,我们就把这种思想称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经常地,一贯地、系统地扭曲社会现实,以便插足它能够插足的地方。
心得:对意识形态恰到好处的解释。

第127页 · 2021-07-04

说谎者知道他是在说谎。意识形态专家不知道自己在说谎。
第127页 · 2021-07-04

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现实是由社会构建的。
第133页 · 2021-07-04

你选择游戏伙伴时就选择了自己的神祇。
第137页 · 2021-07-04

社会不仅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塑造着我们的身份、思想和情感。社会既包裹着我们,也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我们来到人世之前,禁锢我们的围墙就已经修好了,但却由我们自己来进行重建。我们与社会的合作就是对自己的背叛,我们自己纵身跳进了社会的陷阱。
心得:我们要警惕被“社会化”。

第138页 · 2021-07-04

超然的态度是抵抗社会控制的办法。
第151页 · 2021-07-04

社会首先是一场骗局——愚昧者假装博学,欺骗者假装诚实,怀疑者假装相信。
心得:社会如戏,人生如梦。

第156页 · 2021-07-04

齐美尔认为,社交(这个词通常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游戏形式。社交把严肃的交流变成含糊的会话,把爱欲变成风骚,把伦理变成风度,把审美变成口味。
第160页 · 2021-07-04

只有在社会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纯粹的社交才有可能。
第161页 · 2021-07-04

萨特有一句名言,我们“注定是自由的”。
第165页 · 2021-07-04

人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他们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铁定的需要,这就是“自欺”。
第165页 · 2021-07-04

狂热的民族主义本质上是“自欺”的,因为它把人的全部属性等同社会属性。于是,人性就成了没有自由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第166页 · 2021-07-04

欺骗和自我欺骗是社会现实里的核心问题。这不是社会的偶然性质,不是靠道德改造或其他手段就可以根绝的现象。社会结构里固有的欺骗是社会运转中存在的必然现象。
第167页 · 2021-07-04

社会给个人提供了一种庞大的机制,使他看不见自己的自由。
第167页 · 2021-07-04

社会赋予我们名字,因此成为我们防御虚无的盾牌。社会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世界,让我们在其中生活,使我们不受周围喧嚣的影响。它给我们提供了语言,提供了使这个世界可信的意义,提供了众多声音的平稳的合唱,这样的合唱强化了我们的信仰,同时也强化了我们潜隐的疑问。
第171页 · 2021-07-04

用海德格尔的“人”的观念来看,社会是生产非本真存在的共谋。社会既可能是逃避自由的借口,也可能是获得自由的机缘,社会既可以埋葬我们的形而上求索,也可以提供形而上求索的形式。
第172页 · 2021-07-04

社会学视角本身不会使人具备道德上更高水平的敏锐性。
第179页 · 2021-07-04

社会界定人,人反过来又界定社会。
第181页 · 2021-07-04

追害行为里的“自欺”和其他地方的“自欺”有相同的根子——逃避个人可以选择的自由,包括个人想要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的令人惊恐(无论如何使迫害者惊恐)的自由。
第186页 · 2021-07-04

一切社会结构都是人的发明,充满虚构与欺骗。
第188页 · 2021-07-04

社会学的知识使人产生相当程度的清醒意识。获得清醒意识的人使保守运动和革命运动都遭遇风险。
第189页 · 2021-07-04

愤世嫉俗的态度本身是幼稚的,其根源常常是缺乏历史视野,愤世嫉俗的态度并非唯一的选择。
第189页 · 2021-07-04

如果你把社会当作喜剧,你骗人时就不会犹豫;如果欺骗能够减轻生活的痛苦或使之显得更加光明,你更不会犹豫不决。除非游戏规则保护活生生的人,除非游戏规则培育真正的人的价值,否则你就会拒绝认真对待游戏规则。由此可见,社会学里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和愤世嫉俗的机会主义是决然对立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能够使自由在社会行动中得以实现。
心得:人间很值得,不要自甘堕落,那是一种自我欺骗。

第190页 · 2021-07-04

如果社会科学家没有感觉到社会现实的喜剧性质,他就看不到社会的基本特征。除非你懂得政治是一场骗局(confidence game),否则你就不可能懂得政治;除非你把社会分层体系的本质看成是一场化装舞会,否则你就不可能懂得社会分层;除非你记得童年时带上面具说一声“嘘”就可以把小伙伴吓个半死,否则你就不可能从社会学的角度去体会宗教制度的意义;除非你知道性爱的基本性质是滑稽歌剧,否则你对性爱就可能一窍不通。
第194页 · 2021-07-04

人性价值是社会学研究所固有的科学价值,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境遇,社会学反复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人之为人有何意义,作为具体情景里的人又有何意义。
第196页 · 2021-07-04

如果为政府工作,社会学家必然成为没有灵魂的政治实用主义的俘虏。如果可以把社会学家当做马基雅弗利主义者,那么他的才能既可以为邪恶的事情服务,也可以为解放人的事业服务。
第200页 · 2021-07-04

如今科研经费的性质使学术界本身充斥着外来组织的实用主义利益。你要撰写那种有机会在恰当的地方发表的东西,你努力会见那些接近学术赞助机构的人,你会以政治热情去填充履历,你付出的心血不会亚于追逐权力的年轻的行政人员。你暗地里会讨厌自己的同事和学生,像同室囚犯那样憎恨他们。
心得:学术界的孤芳自赏。

第201页 · 2021-07-04

本书印象

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社会学家的世界,让我真正的知道了社会学是干什么的?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是什么?研究社会时社会学家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和价值观?社会学的学科伦理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以及社会欺骗了我们什么,我们所谓的成熟与社会化是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亦或者我们今天选择的社会角色真的是否出于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该如何定义自由?如何定义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