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不仅以食物为食,还得以信息为食。如果胃被填饱了,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我们还有满足大脑吃信息的需求。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让我们比古人有了更充分低门槛信息可以获取和娱乐。
但如果我们选择饥不择食,那会导致我们被各种信息塞满脑袋,很快会消耗掉我们的注意力。从小被教导要学会终身学习的我们,却很少被告知要如何学会筛选信息,毕竟它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新课题。
思来想去,我斗胆提出个思维模型,我们为何要学会终身学习。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座蓄水池,都是有容量上限的,而且我们要尽量保持蓄水池水质的清澈。
如果保持水库水量充足和水质清澈,那么我们需要小雨慢灌,而不是短时强降雨。短时强降雨会泥沙俱下就像黄河那样水质是断然不可能清澈的。
所以学习也是,需要我们慢慢看,慢慢接收,而且不要超过我们能接受的强度。所以,尽自我的最大能力接受自己能接受的最高强度的优质信息,然后保持一直接收的状态。
长时间不学习,蓄水池也是会干涸的。所以学习看书不是一劳永逸的,人不会因为几十年前博览群书而变得博学,想要保持蓄水池的充足就要不断的接收新知识。
但是假使你要快速的恶补也是万万不可的,因为你的蓄水池短期就能接收一定量,超过的部分你吸收不了还会造成伤害。
所以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兴趣和毅力,其次才是聪明与否。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是比不过一个三等聪明还一直在保持学习节奏的人的。
如果我们的大脑真的如一个蓄水池一般的存储知识,那我们必须通过不停的获取新知识来养护这个大脑蓄水池。
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这场蓄水的行动,这并不是一个场简单的短期比赛,这场比赛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当有一天你需要调取你知识库的时刻,它是能被释放出来的,而开闸放水的那部分就是我们浇灌下游土壤或者下一座「蓄水池」的知识。
或许这就是为何,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但我们又需要时刻警醒不能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